中華經濟研究院自2012年11月與2015年1月起正式發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Taiwan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與臺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Taiwan Non-Manufacturing Index, NMI)。有別於其他國家,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報告除提供全體製造業PMI與非製造業NMI外,另提供產業別PMI/NMI,及各產業相對應之生產數量(商業活動)、新增訂單數量、人力僱用數量、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供應商交貨時間、未完成訂單、客戶存貨、新增出口訂單、進口原物料數量、原物料價格、存貨觀感、服務收費價格與未來六個月展望等細項產業別資訊。自2018年4月起中經院發布季節調整後PMI,並於每年4月視模型檢定結果評估是否回溯修正(Revisions)。PMI五項組成指標外之六項擴散指標以及產業別數據則全數為未經季節調整後之原始數據,故數值仍會反映一定程度之季節性。在每期『產情快遞』專欄中,我們將利用簡單的圖表與重點論述,讓您快速掌握臺灣製造業及非製造業的近期表現,並在製造業六大產業與非製造業八大產業中各擇一值得注意的產業做詳細報導。
作者:
葉俊顯
;
陳馨蕙
臺灣景氣從去年(2022)第四季急轉直下,第四季出口成長-5%,以至於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2.43%;展望今年(2023)景氣,在全球經濟下滑下,訂單不明、清銷庫存、出口可能也不會有太優異的表現。因此,擴大民間消費、透過政策工具維持民間投資的力道,才能維繫臺灣今年經濟成長於不墜。
作者:
王健全
半導體產業對臺灣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惟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衰退雙重夾擊下,半導體海外投資壓力大增。主要國家紛紛加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租稅優惠與補助雙管齊下,對臺灣現有的領先優勢構成威脅。政府提出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做為因應,支持臺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投入先進製程的研發與製造,卻可能引發產業發展失衡的問題,如何兼顧產業發展平衡,是政府加大對半導體產業支援必須要思考的課題。
作者:
儘管2023可能迎來經濟放緩,但在氣候暖化及淨零排放的全球趨勢,臺灣不能只靠「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與計畫」,更需完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提高公司參與投入的誘因動機,以利企業間運用供應鏈的以大帶小連動,創造我國綠色產業發展與經濟逆風前行的商機。
作者:
本文探討在人口老化、醫療成本攀升之際,細胞治療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它有助於解決若干慢性疾病,以及提供若干不治之症的替代療法,是重要的醫療技術突破及具有潛力的產業。本文分析細胞治療的定義、產業鏈、面臨問題及可能的潛在產值。希望引起政府的正視,並投入更多資源、強化基礎建設,進而帶動另一個亮麗的新興產業。
作者:
王健全
;
鍾和益
臺灣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成長的動力,2023年歐美景氣不樂觀之下,臺灣不免受到影響。但是除了歐美地區,也有幾個地區的經濟展望依然樂觀,例如東南亞國家。本文著眼東南亞市場的電商發展潛力,說明臺灣電商在東南亞經營跨境電商的優劣勢,如臺灣擁有地理與物流優勢、擁有許多的東南亞移工、以及文化優勢等,藉此說明臺灣在傳統的出口通路之下,可善加利用或是強化跨境電子商務的經營與生態系的布建,為臺灣的出口與經濟增添活水。
作者:
洪志銘
自1994年起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臺灣各地社區風貌陸續改觀,除了實質生活環境改變外,在地文史露出、產業樣態及生態環境也形成在地社區重要代表意象。衍生出多元的地方經濟、在地文化美學、藝文風貌、環境資源、產業生產等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利基。本文以地方經濟的發展,探討如何建構真正達成落實「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公平」的里山精神,創造以社區民眾為主體的永續發展在地經濟模式。
作者:
林士堅
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戮力推動下,臺灣已成為全球共享電動機車營運規模最大的市場。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的明確目標下,共享電動機車成為運輸部門過渡到淨零排放的策略之一。然而,對長期依賴機車代步的臺灣而言,共享電動機車的推廣使用是否能為臺灣帶來實質減碳貢獻,此外,在面臨疫情衝擊下,減碳效益是否會因此被稀釋,這與使用共享電動機車的移轉來源,以及疫後運輸新常態的發展有關。
作者:
隨著嬰兒潮世代邁入老年,再加上出生率持續下降,高齡、少子女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也成為企業須正視與面對的一大考驗。面對臺灣人口結構明顯且快速老化之際,如何善用中高齡資源、提供其發揮優勢與貢獻長才的友善就業環境,才能提升中高齡族群的勞動參與率,緩解高齡、少子女化下的缺工危機!
作者:
全球金融海嘯疊加嚴格清零防疫政策,致使中國大陸內需動能持續萎縮。本文觀察中國大陸家計部門消費支出的變化,發現貧窮化趨勢加上財富緊縮與預期悲觀,壓抑消費支出。特別是社會品消費零售總額需成長20.8%,方可實現5.5%的經濟成長率。該數值遠超出法人機構的預期,亦凸顯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對此,北京當局可能調降7年未動的存款利率,甚至祭出「共同富裕」與出境限制。
作者:
王國臣
中國大陸於2022年底,急促轉變疫情清零政策並重啟經濟成長。當前經濟工作側重擴大內需消費,並結合科技創新、數位化低碳化轉型等產業政策。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奠基「共同富裕」政策,進而結合經濟改革的「統一大市場」。然在疫情後全球景氣疲弱且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道不足下,其所面臨的挑戰將更甚以往。
作者:
日本在《經濟安全保障法》下,相當重視與經濟安全保障相關技術的培育研發,進而提出「經濟安全保障重要技術育成計畫」,以AI、量子科技、機器人、尖端感測、與尖端能源為基礎技術,投入海洋、宇宙與航空、跨領域、網絡空間、及生技領域等場域,開發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應用。我國未來在考量「核心關鍵技術」時,或可參考日本做法,納入產官學研意見、調合既有科研政策,優先訂定核心關鍵技術的項目與擘畫未來研發方向,以確保我國經濟安全。
作者:
洪尉淳
美歐與中國的科技競逐,會否在第三類半導體發展出不同的樣貌?我國技術布局與產業發展策略如何因應?本文將綜整主要國家在第三類半導體上的推進政策與廠商進展,剖析預判未來發展樣貌,並提出建議策略。
作者:
温蓓章
;
洪尉淳
;
鍾富國
新太空產業由於SpaceX引進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射服務及模組化結構簡單的小型衛星興起,再加上星鏈(Starlink)在俄烏戰爭引起關注,進而引起各國政府與企業重視。本文首先探討各主要國家對新太空產業的政策布局;接著再討論國際關鍵太空新創企業的聚焦領域。最後,建議我國可架構在現有政策上,強化與國際火箭發射相關之新創企業的科技研發合作。同時,在衛星及通訊應用方面,推動媒合國際與我國衛星相關新創,運用我國科技專項研發計畫資源,開發並驗證系統與服務,以厚植臺灣在太空產業發展的核心能力及國家競爭力。
作者:
廖明輝
;
洪尉淳
2022年12月美歐TTC部長會議通過了「可信任AI監管合作之發展路徑圖」,確立雙方未來推動AI監管合作的發展路徑。本文依據AI監管合作路徑圖所揭示的三大合作領域,依序說明當前先進國家發展AI監管合作的主要方向,包括:調和AI技術用語與分類方法、在AI國際標準領域共同建立領導地位,以及監控應用AI技術所衍生的新興風險。同時,本文進一步歸結當前先進國家之合作路徑,分析AI監管發展趨勢對我國業者可能產生之潛在影響,以及政府推動法規合作之政策意涵。
作者:
王煜翔
隨著全球疫情逐漸和緩,各國對經濟復甦的信心提升,關注重點從對抗疫情逐漸轉為促進經濟復甦,且從聚焦經濟轉為兼顧經濟與環境。「綠色貿易」再次成為熱門討論議題,近來APEC、WTO、G20及澳星綠色經濟協定之討論方向和內容值得關注。就推動環境商品自由化而言,最重要的是WTOEGA談判,而談判僵局有賴G20帶頭調解。
作者:
在淨零碳排趨勢下,跨國與跨供應鏈共同面臨綠色轉型的挑戰,廢棄物減量、能資源回收等環保議題已為國際關注重點。本文將說明全球環保產業概況、政策重點與延伸生產者責任趨勢。而臺灣隨產業紛紛投入永續製程與供應鏈變革之下,可望帶動相關製程設備與系統之投資商機,並可藉由外人投資及其與國內產業連結帶動綠色轉型。
作者:
林廉庭
2022年第四屆臺中市購物節活動消費總額創下高達359.74億元,回顧本屆活動設計創新推出「專屬抽」誘因機制,來觸發更多消費行為,振興區域經濟。根據分析結果,購物節每創造1元的消費,帶動總體產值從上一屆2.04元成長增加為2.06元,且本屆帶動臺中在地產值增加1.43元,也較上一屆1.38元高。顯示本屆推出的創新作法確實發揮了顯著的「振興臺中經濟」帶動效果。
作者:
延長生產者責任制度已是有效提升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率的方式之一,然而進一步要促使產品朝向環境化設計,需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差別費率為一項可行的政策工具。以產品在環境化程度的差異,反映不同的回收處理費,藉由不同環境影響特徵如材質、重量、可回收性、可資源化比率、有害物質含量、再生料使用比率、產品耐用度等訂定綠色差別費率標準,執行面以清楚的政策目標、定期的評估、蒐集利害關係人的建議、簡單清楚的標準及搭配其他政策工具等,可助於延長生產者責任制度設計更為完整及有效,以落實EPR概念及目標,促使生產者產品朝向環境化設計。
作者:
廖林詮
隨著人類與病毒共存時代到來,「醫療數據驅動科技創新」概念正加速融入醫療行為,形成數位醫療社會發展型態。本文從四個行動數位醫療科技類型,觀察日本醫療科技發展動向,並提出臺日科技合作策略,期待有助於強化臺日醫療院所的營運韌性以及健康生活品質。
作者:
本研究串聯2007至2016年臺灣財政部的海關進出口、個人薪資所得稅、廠商營所稅等資料與勞動部的勞保資料,藉此獨特的廠商與員工合併資料探討臺灣製造業廠商的員工薪資不均等與廠商貿易活動的關聯。研究結果發現,廠商參與進出口與貿易規模和廠商內員工薪資水準及薪資不均度有顯著的正向關聯。此外,本研究利用分量迴歸模型分析廠商貿易活動與員工薪資在不同所得分量位置的關聯,實證發現較高薪資層級員工的貿易薪資溢酬遠高於較低薪資層級員工,因此廠商對外貿易活動明顯對高薪資員工較為有利。
作者:
容媺涵
;
吳俊彥
;
馮炳萱
;
劉錦添
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頒獎典禮在2022年下半年登場,典禮當天吸引300名來自產官學研的循環經濟領袖、專業經理人齊聚一堂,包括政府部會代表擔任頒獎人、得獎企業於現場設置攤位,專家分享最新趨勢的專題演講,亦有因推廣ESG受惠學生帶來的表演。本文一起回顧頒獎典禮的精彩片段,並說明臺灣循環經濟獎累積三年以來的成果。
作者:
薛翔之
一間蟬聯兩屆臺灣循環經濟獎最高榮譽的企業,究竟在永續發展的面向上做出了哪些貢獻?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越企業社會責任,創造共享價值」作為企業永續願景,並成立「循環經濟工作小組」,積極發揮大型企業的影響力,致力於「綠色產品」、「綠色製造」及「綠色供應鏈」三大面向的永續轉型,並創造出傲人成果。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不只要做世界第一的液晶面板廠,更要成為所有產業邁向永續轉型的領導品牌。
作者:
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塑膠袋,曾經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最糟糕的發明之一,然而,鮮少人知道,當初塑膠袋的發明初衷,是希望藉由其耐用性,取代一次性紙袋、進而減少森林砍伐。塑膠製品的發明對於我們的環境究竟是福是禍?取決於人類的使用方式。宏恩塑膠秉持著「沒有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信念,以資源循環再利用取代原生料開採,並解決塑膠廢棄所產生的環境問題,為塑膠製品的去化問題提出了完美解方。
作者: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球面板製造大廠,決心以永續經營為核心理念、超越企業社會責任;繼2020年開發出第一支使用再生塑膠的顯示器後,持續將循環經濟精神延伸至筆電,推出全球首款環保概念筆電顯示器,對於循環經濟的堅持與努力,深獲評審肯定,不只連續兩屆榮獲臺灣循環經濟獎企業典範獎,更於本屆產品獎獲得最高殊榮,堪為業界之循環典範。
作者:
全臺灣每年因半導體封裝製程所產出的廢壓模膠邊料估計有3,000噸,這些廢壓模膠的主要成分-球形二氧化矽雖具備優異性能,但是卻沒有更進一步的再利用管道,僅能透過焚燒或投入水泥窯來處理。有鑑於臺灣對於球形二氧化矽的市場需求極高、且尚未掌握球形二氧化矽的生產技術,成信實業決定從廢壓模膠著手,開創出全球唯一的球形二氧化矽回收量產技術,不但為半導體業解決了廢棄物處理問題,更搭建起臺灣本土球形二氧化矽的靜脈供應鏈,創造的多方效益深獲評審肯定。
作者:
深信循環經濟是臺灣必然要走的一條路,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決定肩負起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以身作則發展新農業與循環經濟,創辦以永續發展為宗旨的台糖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並且應用循環經濟創新模式滿足企業效益、回應社會期待及降低環境衝擊,將農業廢棄物翻轉成生質能源,也翻轉傳統養豬產業鄰避的印象,打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之農業園區,對國家、社會做出具體貢獻。
作者:
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首度新增個人獎項—「英雄獎」,鼓勵帶領企業落實循環經濟的領袖或專業經理人角逐,經過評選,由三位產業代表,獲得這項殊榮。
作者:
薛翔之